首页

高跟虐马眼

时间:2025-05-24 02:35:15 作者:(乡村行·看振兴)江西共青城“领头雁”开辟致富“新稻路” 浏览量:40004

  中新网北京8月3日电(记者 杜燕 陈杭)“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,任务还很重。”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、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2日在一场活动上谈起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时表示,成为世界遗产就表明保护级别进一步提升,要把一件一件已经承诺的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继续做好,把中华传统文化推向世界。

  北起钟鼓楼、南至永定门的北京中轴线,贯穿老城南北,是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灵魂和脊梁,发挥着城市骨架的统领作用,链接着多片历史精华区、多处历史遗产,构成了古都文化的天然谱系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城市记忆。

  当地时间7月27日,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,将“北京中轴线——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”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
  “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,只是一个新的起点,任务还很重。”单霁翔谈到,成为世界遗产,就成为了世界瞩目的一项人类文化遗存、人类文化的代表作,那就表明保护级别进一步提升了。广大市民以及来京游客们,要共同尊重中轴线,“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能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,这样就能惠及更广大民众的现实生活、促进城市的建设发展,我们要努力实现这样的良性循环。”

  从2012年被列入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》至今,北京中轴线在疏解、修缮、环境整治中,历史格局、历史风貌得到逐步复原和再现,中轴线的人居环境和城市风貌不断改善。沿线许多博物馆、文化空间也陆续向公众开放。

  在单霁翔看来,今后还有许多这方面的工作要做,“文物建筑只有保护好、修缮好,向公众开放,进入人们现实生活,它才能得到更好地保护。”

  每到一个国家,单霁翔总会先了解一下这个国家有几项世界遗产、是哪些世界遗产。“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,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,北京世界遗产数量达到8项,是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,这些都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平台。”他说。

  “我们要把一件一件已经承诺的世界遗产保护的工作继续做好。”他说,世界遗产是一个大平台,之所以申报世界遗产,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把中华传统文化推向世界,积极开展文化交流、文明互鉴。

  脚踩黑色千层底布鞋的单霁翔,多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。他参加节目录制、出版书籍,也乐于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人关注文化遗产,让人们在深刻新鲜的文化体验中享受丰富的文化成果。

  推动中国大运河、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单霁翔,脚步没有停止。在他看来,中国作为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,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,但是每年只能选择一项文化遗产进行申报,还有很多项目都在排队等待。而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,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、800多年建都史,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,还有很多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等待进一步挖掘。

  “我将作为一个文化守护人,继续用脚步丈量中华世遗,继续积极努力为更多的申遗项目做贡献。”他说。(完) 【编辑:叶攀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(乡村行·看振兴)安徽凤阳:“人大代表+网格化” 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

2023年11月24日,义乌市检察院邀请妇联组织、“益心为公”志愿者对整改情况跟进监督,相关违法广告均已下架,相关企业已规范服务项目,并建立消除工作场所性骚扰等制度,场所内粘贴“禁止性骚扰行为”等指示牌,设置性骚扰维权投诉电话,从业人员已参加妇联组织开展的预防和制止性骚扰教育培训,确认相关违法情形已经消除。同时,义乌市检察院以个案办理推动综合治理,会同妇联、文旅、市场监管、公安、住建等部门出台《关于促进电竞剧本等娱乐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《义乌市新兴文化娱乐行业合规管理指引》,推动建立长效机制,促进行业合规,形成维护文化市场秩序的合力。

纪录片《溯源而上》(普通话版)

记者问:近期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对锑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,引发了业界关注。能否介绍一下对锑实施出口管制的原因是什么?是否也将对钨进行出口管制?

报告称中国汽车传感器产业多元化发展日益显著

开排仪式由南京市委宣传部、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、南京市玄武区委宣传部、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以及南京市演艺集团主办,南京市博物总馆、江宁织造博物馆协办。据悉,该剧将于6月正式首演,随后启动全国巡演。(完)

“孩子们的乐队”齐聚北京打擂 用音乐和激情绽放梦想

9月11日电 据最高检网站消息,日前,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政协原党组成员、副主席韦升安(副厅级)涉嫌受贿罪一案,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,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。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,由玉林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。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。

上海年轻人身着汉服感受国潮文化

郑成功祖籍泉州南安石井镇,1624年在日本平户市出生,6岁时回到家乡居住读书。1661年至1662年初,郑成功从福建出发,挥师东征,驱逐荷兰侵略者,收复沦陷了38年的祖国宝岛台湾。300多年来,郑成功一直作为民族英雄被两岸同胞传颂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